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稀土产业的发展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内蒙古轻、中稀土的优势,扬长避短,根据市场需求,一是适度集中并优化和稳定发展稀土上游产品,加强、巩固、提高稀土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在优化的基础上突出发展稀土中游产品,提高现有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使全区稀土氧化物、混合稀土金属、单一稀土金属等中游产品的生产能够满足国内外市场不同层次的需要,成为世界稀土中游产品的集散地。三是有选择的发展稀土下游产品和应用产品,继续抓好稀土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发展稀土钢、稀土铝以及金属材料和稀土抗旱保水剂、稀土饲料添加剂、稀土微肥等产品,加大开发稀土在高科技领域中的应用力度,发展稀土贮氢合金、稀土抛光粉、钕铁硼永磁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稀土永磁电机等高科技应用产品。四是要充分发挥稀土科研人才的优势,建立以包头稀土研究院为主的骨干技术创新体系,加强稀土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力争在稀土科学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研制开发方面接近国际领先水平。到"十五"末期,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稀土原材料及储氢材料、镍氢动力电池等稀土应用产品的科研、生产和出口基地。
另外,生物高技术产业、草原文化旅游业等是内蒙古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朝阳产业,也具有很好的发展优势。
生物高技术产业:要立足丰富的中蒙药材资源和动物脏器资源,研制开发具有内蒙古特色的蒙药、现代生化药品和微生物工程产品。以蒙药二次开发为重点,应用现代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成方蒙药现代产品开发,建设蒙药开发生产基地,创造民族品牌。利用微生物和酶工程技术,开发生产新型工业微生物粉剂、酶制剂、功能食品及添加剂、微生物饲料、微生物农药和微生物肥料等产品。继续加强羊胎盘素、免抑肽制剂、金双歧制剂、双歧转基因抗癌新药等生物药品的生产。
草原文化旅游业:要充分利用内蒙古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围绕草原景观、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三大主题,开发草原旅游、历史文化旅游、民族风情旅游、边境旅游、沙漠旅游、冰雪旅游六大旅游产品,重点建设呼伦贝尔草原生态旅游区、锡林郭勒草原民俗旅游区、鄂尔多斯成陵民族风情旅游区等八个特色旅游开发区,到"十五"期末,力争使旅游总收入达到77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4.5%,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促进内蒙古特色经济发展应采取的措施(一)加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创造特色经济发展环境
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重要保障。内蒙古水利、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生态环境恶劣,应继续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为特色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一是继续争取中央财政性资金更多地投入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项目中多安排政策性银行贷款、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三是积极争取商业银行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的信贷投入;四是自治区本级财政也应加大投入比例。
(二)制定产业导向政策,引导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在实施西部大开发中,为了防止一哄而起,造成新一轮重复建设,有关部门应适时制定产业发展导向政策。根据各盟市资源特点、自身优势和发展基础,制定各行业区域布局规划,提出各地的发展重点,并从项目审批、资金安排等方面加以引导,使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规划的重点区域进行流动,促进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特色经济形成规模
发展特色经济,尽快形成规模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离不了投资、金融、税收、利用外资、对外贸易、吸引人才等政策方面的支持。在投资政策上,应加大对特色产业项目投资的倾斜力度,通过设立特色产业专项发展基金或银行贷款贴息,支持和引导特色产业的发展。在金融政策上,应加大对特色产业的信贷投入,对于投资大、建设周期长的特色产业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在税收政策上,对特色产业应给予减税或免税优惠。在利用外资政策上,应鼓励外商投资于特色产业,并进一步拓宽利用外资方式。在对外贸易政策上,应进一步扩大特色产业生产企业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并在出口退税、出口配额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在吸引人才政策上,应制定有利于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政策,引导专业人才的合理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