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生物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的发展一靠技术,二靠资源。内蒙古虽不具有人才和技术优势,但具有丰富的生物基因资源。一是有多种野生植物资源,现已投入开发的有山杏、沙棘、苁蓉、苦豆子等;二是有多种中蒙医药资源,像甘草、麻黄等;三是有多种动物脏器资源,如羊胎盘等。这些资源具有良好的保健和药用性能,开发利用价值很高。
草原文化旅游:内蒙古是个绚丽多姿、极富传奇色彩的地方,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胜景,别具北国风采,塞外情韵,是旅游的理想之地。内蒙古地跨"三北",毗邻八省,面向京津唐,还具有发展旅游业优越的地理位置。随着交通条件、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旅游景点的增多,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旅游人数超过了9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5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3%,旅游业正逐步成为全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内蒙古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和重点根据内蒙古实际和现有经济发展基础,未来特色经济的发展要以资源转换为基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依托优势资源、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把内蒙古建成为我国重要的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开发区、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开发区、稀土科研、生产和出口开发区,通过"三区"建设,实现资源转换、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技术创新。
(一)农畜产品和绿色产业
以名牌产品和丰富的农牧业资源为依托,继续加强农田草牧场基本建设,积极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以加快推进农牧业产业化为切入点,大力发展以绿色品牌为主的农畜产品及其加工业,重点开发羊绒、牛奶、羊肉、牛肉、皮革、马铃薯、玉米、小麦等主导产品产业化系列,巩固和扩大羊绒、牛奶、羊肉深加工产品在全国的领先优势。同时,要加强生态建设,大力发展沙产业,营造绿色环境。
特色农业:要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根据各地气候、土壤等不同特点,积极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按照合理布局、各有侧重、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建设区域性生产基地,形成区域性的名优特产品。重点建设具有内蒙古比较优势和特色的优质专用小麦、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农产品基地和绿色产品基地。
畜牧业:要充分发挥天然草原的优势,按照增草、增畜,改良草场、改良畜种,提高质量、提高效益的"双增双改双提"的指导方针,稳步发展草原畜牧业,大力发展农区畜牧业,努力提高畜牧业集约化现代化水平,到"十五"末期,牛肉产量达到32万吨,羊肉产量达到45万吨,牛奶产量达到148万吨,继续保持全国的领先地位,力争使畜牧业占农业比重提高到40%以上。
沙产业: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防线,是内蒙古在西部大开发中,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加强生态建设,要把防治和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恢复生态植被的基础上,适度进行产业化开发,发展沙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近期重点进行沙棘、沙柳、山杏、麻黄、甘草、苁蓉、有毒灌草、风积沙、荒漠藻类等的产业化开发,发展沙棘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沙柳挂面箱板纸、杏仁饮料、风积沙微晶材料、麻黄素、苁蓉酒、苁蓉养生液等产品,力争使沙产业成为内蒙古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畜产品加工业:以资源为依托,培育和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绿色食品和羊绒加工业。要充分发挥内蒙古独特的绿色食品原料资源优势,以名牌产品和优势企业为龙头,运用现代加工、保鲜、包装技术,大力发展市场容量较大的牛奶、羊肉、牛肉、马铃薯、玉米、优质小麦等加工产品,使内蒙古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羊绒加工业要立足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以压缩、调整、创新、提高为核心,淘汰落后、过剩的生产能力,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与装备改造现有企业,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花色品种。继续培育和发展壮大鄂尔多斯、鹿王羊绒集团等龙头企业,加快精梳羊绒面料、衬衣面料、高支精纺羊绒内衣等精、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使内蒙古成为全国主要羊绒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二)能源和原材料产业
要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加快转换步伐,大力发展煤转电、煤转油和洁净煤生产。实施煤电转换,加快"西电东送",重点建设托克托、达拉特、元宝山等8大电源项目。同时,加快建设向区外送电的通道,完善自治区内电网网架,完成达拉特-永胜域、丰镇-张家坊等电力外送主通道工程和区内220千伏及110千伏主网架工程。力争到"十五"期末,电力装机容量达到1300万千瓦,发电量达到700亿千瓦时,向区外送电量达到370亿千瓦时。加快煤炭液化技术产业化步伐,积极配合神华集团尽早建成年产250万吨煤转油项目。积极发展洁净能源、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快开发利用天然气,建设鄂尔多斯气田乌审旗至呼和浩特天然气输气管道和呼和浩特、包头、东胜等城市配气工程,以及天然气化工基地;推广利用洁净煤,大力开发风能、光能和地热资源。
依托丰富、廉价的电力资源,发展高载能工业,实现煤电冶、煤电化联营,促进煤炭、电力行业发展,重点建设乌海及周边地区高载能工业园区。加快发展具有内蒙古特色的新材料,着力开发生产纳米材料合金粉、纳米碳酸钙、稀土改性MC尼龙等新材料产品,形成新的产业规模。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传统原材料工业的升级、改造,努力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把内蒙古建成国家重要的原材料生产基地。
(三)稀土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