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新华网呼和浩特10月6日专电(记者李云平)“十一”黄金周期间,一些外地游客到内蒙古旅游发现部分景点门票价格偏高,感觉“游无所值”。
内蒙古昭君博物院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10公里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因拥有西汉王昭君的衣冠冢而闻名全国。10月1日以来,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来此参观昭君墓,观看反映昭君出塞和亲的大型舞剧《昭君情缘》,但许多游客在游览后却感到失望。
游客王立芬告诉记者,讲解员讲解不到位,真正需要讲解的时候却没有讲解;大型舞剧只在上、下午各演出一场,许多游客根本看不上;整个景区虽然进行了大面积建设,但值得参观的地方不多,服务质量不高,尽管有诸多不足,可是每张门票价格居然达到65元,的确有些贵。
呼和浩特市的大召是呼和浩特地区建造最早的喇嘛教寺庙,一直是内蒙古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连日来,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在导游的引领下参观过殿、经堂,拜谒佛堂。参观完毕,一些游客觉得这里同样存在服务质量不高的问题,并对30元的门票提出质疑。
据国家统计局呼和浩特调查队统计资料显示,今年4月,呼和浩特市大召门票价格由20元上涨到30元,上调幅度达50%;从5月1日起,内蒙古昭君博物院门票价格由35元上涨到65元,上调幅度达85.7%。
据了解,内蒙古自治区明确规定凡被列入自治区管理目录的旅游景区景点、游览参观点,门票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经物价部门批准,内蒙古昭君博物院、呼和浩特市大召等旅游景点上调了门票价格。但一些游客认为,政府有关部门的正式批准并不是门票涨价的理由,旅游景点当前最需要的是在增加旅游内容、改善旅游服务质量上下工夫。
据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局马永胜介绍,近几年,内蒙古加大了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力度,旅游硬件设施逐渐改善,旅游内容有所增加,但一些景区的服务接待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真正做到让游客值得一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