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字号 】 【】 【我要纠错】 【发表评论】
——题记
化德位于自治区的中东部,土地面积2527平方公里,辖6个乡镇,93个行政村,人口17.8万人,是个以农业生成为主导产业的旗县,在这块“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V”字形土地上,公路是全县唯一的交通运输方式,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年和2012年2年间,又一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投资1.4亿元,建成沥青水泥路186公里,打通不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24个。目前,全县公路总里程已达到907.107公里。其中国省干线公路162.95公里,县级公路160.819公里,乡道166.073公里,村道417.265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2.8公里,黑色路面里程达到548.146公里。全县93个行政村有46个通达通沥青水泥路,通畅率达到49%,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致富提供了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政府主导 建设提速
化德县的自然条件较差。在民间,素有“十年九旱,年年春旱,一年不旱,洪水泛滥”之说,“种一坡,拉一车,打一锅”是全县传统旱地农业种植的真实写照,加之道路不畅,晴通雨阻,运输困难,严重挫伤了农民多种种植的积极性,成为摆在群众脱贫致富面前的一大阻碍,限制了全县经济的发展,直到2010年,县财政年收入才突破亿元大关。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村公路建设纳入优先发展的位置,特别是进入“十二五”和国务院将化德确定为燕山至太行山集中连片交通扶贫开发旗县之后,进一步深化落实地方政府在农村公路中的主体责任。为了把握好扶贫开发和自治区期间实施的“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工程”大好时机,全力筹集建设资金,积极争取建设项目。2年来,县政府共从财政收入中拿出约10% 的资金计2126万元,专项作为农村公路建设配套资金,助推了全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快发展。
在实施村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过程中,旗交通运输尽力从方便群众出行、方便生产发展、方便运输安全着想,尽量把公路修道到农民的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尽可能延伸到每一个集中连片的种植区域。
,县政府垫资280万元,接通了新毛至民乐的油路后立竿见影,车辆、商贾源源不断,使蔬菜销量大增,价格渐涨。村主任张江高给我们算了一笔账。他说,“如果平均每公斤蔬菜增加5分钱,那么这个基地全年就会增加销售收入85万元,这还没有计入修路前经常烂掉的损失,3年多就等于修路的投资,真是提振村民的士气啊”!路通后带来的好处还不止这些,接着他又指了指村里的文化广场说,“你看,公路打通后,村委会为群众建设了文化娱乐休闲广场,还安装了几十套健身器材,并把主要街道都进行了硬化、亮化,让农民的心气更足了”。
省际通道至太平公路是2012年化德县建成的最长一条通村公路,全长34.1公里,工程总投资2046万元,项目原按四级公路标准进行设计,路面宽为3.5米。考虑到该路穿越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和交通流量较多,因此县政府毅然决定将路面再加宽1.0米,使之达到4.5米,为此增加的409.2万元投资全部由政府埋单。公路建成后,让沿线的昔尼乌素、太平、建国、白土卜子4个村的群众欢欣鼓舞。太平村70多岁的老汉贺旺高兴地说;“这柏油路一通,就像解放了一样,心里痛快!过去生活方便不方便就别说了,要是赶上冬天下场大雪,谁家有个生病长灾的想送医院都困难。现在好了,就连小伙子也好找媳妇了,这是政府给咱老百姓修得救命路,是交通(运输)局给咱修得幸福路”。
这正是:
勤政送春风,乡村道里平。
化德民赞赏,有梦再出征。
足踏荒滩月,安营漏雨棚。
架桥活菩萨,修路胜高僧。
建养并重 加强管理
有一位哲人曾经说过,“当一个人在过着富裕生活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一分钱对他是否重要;当一个人每天都在为生活而奔波的时候,他深知手里的一分钱该怎样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确也是这样,一个连职工工资发放都需要等待上级支持的旗县,并尝尽了公路不畅苦头的地方,对自己勒紧裤带才建设的公路当然倍加珍惜。保护好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最大限度地延长使用寿命,同样早早的摆上了化德县政府和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案台。再在2007年,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县政府结合本县的实际,出台了《化德县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和《化德县农牧区公路养护管理实施细则》,按照“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的总体原则,全县的县级公路及高级次高级路面的乡村公路统一由县公路段管理负责,乡村公路中的砂石路统一由乡镇设立的6个道班和93个村民养护点负责养护。在资金安排上,县政府在及时支付公路建设配套资金的同时,每年拿出80多万元乡村公路养护资金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今后随着地方经济的逐步好转还将逐年增加。2012年汛期,化德县遭受了几十年罕见的水灾,抗灾能力较差的农村公路遭受重创,为了尽快恢复公路通车,县政府又为农村公路追加修复水毁资金170.5万元,紧急抢修水毁路基、路面46.4公里,桥涵6处,过水面16道,确保了公路的安全畅通。
在具体养护生产中,负责县际公路养护的公路管理段坚持“科学养护”、“精细养护”、“生态养护”,为提高机械化养护程度,职工集资360万元购置了油路灌缝、摊铺机、压路机、平地机等养护机械,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在此基础上,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及时进行油路灌缝、水毁预防等工作,确保路面平整完好和整洁畅通。乡村公路管理站积极研究探索乡村公路管养办法,采取与乡村及养护承包人签订养护合同旬检年评的办法,经常进行质量检查和技术指导。在此进出上,局路政管理大队切实加强公路执法力度,通过源头管理、上路巡查和临时设点等形式,严格治理超载超限运输行为,努力保护好路产路权,全县农村公路实现了建设一条,管理一条,养护一条,发挥效益一条。
迎接挑战 拥抱明天
几年来,随着农村公路的加快发展,助推了化德县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群众的收入正在稳步提高,让农民兄弟看到了奔向小康希望。2012年,化德县全年完成财政收入2.4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860元,分别比“十二五”末提高1.2亿元和1100元。
展望明天,化德县交通运输局局长郑周奇信心十足,他说,在“十二五”的后3年里,化德县农村公路建设将步入到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时期,期间全县规划投资1.1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86.4公里,确保到“十二五”末,再打通不通沥青水泥路的嘎查村24个,届时全县通沥青水泥路的行政村将达到75%,更好的为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好服务”。
明天是一种期待,明天是一个希望,明天是连接成功的纽带,明天是追求和努力的方向;
明天是一缕阳光,明天是一束梦想,明天是出发后的脚步,明天是书写的美丽华章,
明天的太阳必将更红,明天的月亮必将更亮,明天的农村公路还会不断延伸,明天的化德必将迎来新的辉煌!
走向那遥远的小村庄
为了明天,我们大步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