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中国网5月27日讯 “我真的非常无奈,非常非常的无奈!”在接受记者咨询时,四川游客肖岷丽如此说。“汶川大地震我躲过了天灾,却在内蒙巴丹吉林遭遇本可避免的人祸!”
2012月10月4日,四川游客在内蒙巴丹吉林因乘坐景区皮卡致左手肱骨中下段骨折,钢板内固定术后遗留功能障碍。几个月沟通和等待依然索赔无果,让肖岷丽倍感失望。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旅游局、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旅游公司、游客之间纠缠不清的事情使这件事情更加复杂。建议有关部门引起重视,尤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10月1日即将实施,游客投诉问题更应该引发关注。
四川游客肖岷丽投诉(全文)
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旅游公司管理不规范,乘坐景区强行指派的皮卡致我伤残后态度消极,投诉到盟旅游局希望能主持公道,经过几个月的沟通和等待,索赔无果,令人气愤和失望。
我是四川成都人,去年国庆与朋友相约到内蒙旅游,没有想到的是,汶川大地震我躲过了天灾,却在内蒙巴丹吉林遭遇本可避免的人祸,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事实真相,避免重蹈覆辙,现将我的遭遇陈述于下:
2012月10月4日,我和朋友一行8人参观了张掖,下午4点抵达右旗巴丹吉林景区,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只能去巴丹湖,买了景区门票,每张50元,随后售票人员告知进入景区必须乘坐景区车辆,8人分乘两车,于是我们又按照景区要求每车650元,共交车费1300元。我们手持“中国.内蒙古.阿拉善巴丹吉林景区巴丹湖门票”、“内蒙古巴丹吉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派车单及乘车卡”,景区安排了一辆越野,一辆皮卡,我乘坐的是皮卡(与景区旅游网站上宣传的车有很大差别,车上没有安全带,车的减震性能也很差),汽车在忽高忽低的沙丘中狂奔,因为第一次在沙漠里乘车而新奇,但又因那车况而害怕,心想,返回的时候再也不敢坐这样的车了,实在太危险!
大约5点半,我们准备返程,景点的车陆续离去,同伴中有4人搭车返回景区大门,我等4人没搭上车,只好等待工作人员重新调车,持乘车卡排队等待。一中年男子用对讲机联系调度车辆,一年轻女子负责排号,我们最早等待,自然排的是1号,游客落落续续聚拢,后面大约排到8号。
过了约一个小时,车队来了,第一辆是越野车,我好生高兴,心想这回安全系数高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时拿对讲机的中年男子竟指着远处没有排队的男子说到:“那边那个0号的先走!”边说还边拿过女工作人员的工作本,居然在编号1的前面添了一个0。令人哭笑不得!我们规规矩矩排的1号就被顺延成2号。
让人不能接受的是,第二辆车正是我最怕乘坐的那种皮卡车型。好车况的车就这样开后门派给熟人了。没有关系的游客就是排在前面也没有人会在意我们的人生安全。
由于有了先前坐皮卡担惊受怕的经历,我们甘愿延至3号,便上了第三辆车(越野),可拿对讲机的男子就是不同意,叫我们下车,我们和工作人员理论,站在他旁边的一个人也起哄威胁说:“不拉他们出去!”,司机看拿对讲机的男子没有发话也不敢开动,还打开车门示意我们下车。好伤心。
我们是慕名而来巴丹吉林观光的普通游客,只是不想再感受那种恐惧,只是想让我们的旅途少些风险,可这点起码的要求也很难满足,甚至因工作人员以权谋私而置我们的安全于不顾。先期出去的4个朋友因为信号不通无法联系。夜幕快要降临,处于弱势的我们万般无奈,只好上了景区工作人员强行指派的皮卡车[车牌号是蒙M 2--1772 ]。怀揣着忐忑、气愤、复杂的心情离开那没有公平可言的伤心地。
返回途中,发现和进去的路线不同,特别颠簸,同样没有安全带。我在驾驶员后面座位,左手拉着车门上方拉手。行驶将近一半的路程,突然一个俯冲,一个较陡的下坡,感觉车的底部硬顶在大石头上,没有一点缓冲的硬着落,司机急刹。全车人身体垂直上下后一个前倾,我的手随即脱落下来,疼痛和麻木让我意识到,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感觉已经骨折。旁边的朋友舌头差点咬伤。我忍着疼痛,请司机布仁把车速放缓,并尽快与景区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