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首页> 旅游问答 > 十年树木 山城洗尽铅华变绿城
□记者 张燕青 经过多年的奋斗,石拐人在生态建设方面取得傲人成绩,完成风沙源治理、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大青山南坡绿化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42.52万亩,其中,造林完成18.22万亩,封山育林完成24.3万亩,工程总投资15000.86万元。 进入7月份,阳光越来越毒,雨水也渐渐多起来了。在烈日当头、酷暑难耐或大雨倾盆、小雨淅沥时,人们都爱窝在家里或单位,吹空调,躲雨,偷闲发呆。但在石拐,在大大小小的山头上,在烈日和雨珠下,有群造林的人,他们和天气抢时间,向自然要效率,开始了一年中最重要的雨季造林工作。 愚公移山造林难 13年前的7月,杨虎从内蒙古农业大学林学系林学专业毕业,来到石拐区林业局,正赶上雨季造林开始。他上午报到,下午就上山,在山上一待就是4个月。“刚脱下校服,就光着膀子跟师傅、工人一起挖坑、栽树,那真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杨虎说。没有任何过渡,杨虎一下子就从学生变成了工人。 石拐区属于土石山类型区,近几年年平均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且多集中在7—9月份,这时成了石拐造林的黄金期。“山地缺水,想浇水就得到很远的地方去找水,找到后运到山下,再由人把水提上山。所以雨季造林费用少,树木成活率高,这两年投入资金多了以后春季造林才多起来”,杨虎告诉记者。 为了解决缺水问题,今年,石拐区林业局开始实施树木滴灌项目。6月底,在五当召景区沿线南坡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十几个工人正在往地下埋管道,而一个70吨的大水罐已经在对面的山上安了家。工程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他们要把总长度2800米的地下输水管道埋进地下30公分处,然后选择在靠近河槽、有水的地方打井,把井水通过地下输水管道送到山上的大水罐里,再让水从水罐里慢慢往山下流进行滴灌。杨虎说今年石拐区林业局预计要安20个左右大水罐,现在已经安了12个,能覆盖3000亩林地,“上了滴灌项目,树木的成活率就更有保证了。”他说。 除了缺水,石拐土石山的地质构造也让杨虎和他的同事们费尽苦心。“造林过程中经常是遇山开山,最艰难的一次是在胡服骑射广场后面的山上种树,那儿整个就是座石头山,人根本挖不动,还得用风镐、钻机清理石头,然后从别的地方拉肥土回填。不身临其境,根本体会不到我们干林业的有多辛苦”,杨虎至今还是记忆犹新。 十年树木,杨虎亲眼目睹了石拐由黄变绿的蜕变,回想起刚来时的情景,他感慨万千。“那时的石拐真是荒凉,山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当时有点儿打退堂鼓了,但转念一想,正因为荒凉才有大干一番的条件。”于是,杨虎留了下来,一干就是13年。 只为家乡增绿意 不只是杨虎,54岁的造林队队长聂智银也是跟荒山较了13年的劲儿。在石拐区天保二期工程现场,记者看到聂智银正带领着十几个队员头顶着烈日松土、整理山石,往山上背树苗,栽树、填土,为雨季造林做准备。 聂智银是土生土长的石拐人,2000年下岗分流后,就开始跟着林业局种树。“最早开始种的时候,一天给15元,后来涨到18、20元,现在120元,挣钱比在市里打工少点儿,但能照顾家,还能为家乡做贡献,为后辈造福,这活儿干得值”,老聂说。 老人们说,以前石拐山上树很密,密得从这座山头翻不过那座山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生态逐渐恶化,靠近村庄的天然林破坏尤为严重。1999年,石拐开始大力度的造林。2000年西部大开发开始,风沙源治理项目、三北防护林工程、天然保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相继开始建设。一系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石拐生态建设的发展,石拐的造林区域以老区为中心向外延伸,今年要一直延伸到新区。 看着一天天绿起来的家乡,石拐人的植绿护绿意识空前高涨。现在,石拐区光专业造林队就有11个。今年,几个农民合作社也要求加入造林队伍,准备试种果树等经济林。“林业局资金有限,如果公司、个人、其他经济团体、合作社都能加入到造林队伍中,群策群力,石拐区的造林工作会迈上新的台阶。同时林业局会提供技术指导,为他们申请奖补资金,帮助、支持个人和社会造林。”已成长为石拐区林业局副局长的杨虎说。 生态隔离描绘新蓝图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石拐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森林覆盖率由1998年的8.9%增加到如今的29.4%,位居全市第一,森林活立木蓄积量由10.1万立方米增加到37.2万立方米,石拐区由此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县”的荣誉称号。 今年,石拐区委、区政府提出了“建设生态隔离林带,实现生态隔离科学转型”的战略部署。基于过去扎实的绿化造林工作,目前在工业园区与新区之间、工业园区与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之间,已初步形成了多条生态隔离林带。下一步,石拐区将重点在新区和工业园区间、工业园区与五当召风景旅游区之间尽可能多引进实施大青山南坡绿化工程以及其他国家重点工程,对生态隔离林带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完善,以求形成有层次、立体化的生态隔离林带,并且推动地区旅游文化、工业经济、农牧业产业化的联动发展,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突破。 未来,石拐区还将全面推进五大重点区域绿化。2013-2020年,用8年时间,完成县区公路绿化111公里,公路出口绿化3个,厂矿园区绿化8000亩,村屯绿化16个行政村,城镇周边绿化14000亩,大青山南坡绿化11000亩,实现高标准的全覆盖。 洗尽铅华,石拐区实现了由黑金之地向绿色山城的完美转身,身后,是林业人一山一树,一步一个脚印的艰辛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