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相关机构统计数据显示,6月中上旬以来,北京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上涨了58%,日成交量达到270套,创下北京自楼市调控细则落地以来的新高。同时,在房价相对稳定的市场中,有部分房源报价虚高。业内认为,未来北京二手房市场将维持“量升价稳”的趋势。
北京二手房成交量回暖上涨
楼市调控细则执行已有近3个月的时间,受新政细则影响最为明显的二手房市场正悄然发生着变化。进入6月份以来,各地二手房市场成家量继续保持逐月上涨的趋势。
昨天,中新网房产频道走访了几家二手房中介,记者在崇文区沙子口路附近看到,可能是天气过热的原因,下午两三点钟一些二手房中介门店显得很清闲,难见购房者的身影。下午5点钟前后,记者来到丰台区马家堡东路一带,在周边的一条小路上,至少有四五处中介人员就地“摆摊”卖房,其中,记者发现大约100米长的路上就有这样的三个“摊点”。
在问到近期的销售情况时,我爱我家一位销售人员表示,“近段时间成交量是上来了。”比4月份和5月份的销售情况要好很多。在问到房价的变化时,该销售员透露称,新政以前房价涨得很厉害,马家堡周边的房子从年前的两万多一直涨到新政实施前的三万多每平米,新政执行以来的这段时间里,房价基本保持稳定。
相关机构的统计数据证实了销售员关于销售量上涨的说法。据北京市住建委及伟业我爱我家的统计数据显示,6月中上旬北京全市二手住宅网签总量为5400套,虽然与去年同期的网签量相比仍有34%的差距,但是与上月同期相比则大幅上涨58%,日均270套的网签量也创下了自北京楼市调控细则落地以来的新高。
另据6月21日《南方日报》报道称,“国五条”细则落地后两个月,广州二手住宅市场活跃度虽不能与3月“末班车效应”时相比,但交投活跃度仍保持较高的水平,二手楼价继续保持稳中有升的态势。
二手房市场表现出回暖迹象,成交量上涨的原因有哪些?据这位二手中介销售人员介绍,买房的人主要是刚需购房者,见到房价一直没有变化,一部分购房者不再观望。
对此,伟业我爱我家集团副总裁胡景晖分析表示,虽然购房人群观望氛围依然浓重,但是就目前市场上明确登记购房需求的购房人群来看,基本以首次置业或首次改善的刚需人群为主,这部分人群一方面购房意愿强烈,另一方面也有严格的购房预算,这部分购房人群是支撑目前楼市持续回暖的主要动力。
部分二手房报价虚高
记者从该我爱我家二手房中介展示的房源信息看到,丰台区南三环中路附近的二手房多为32000-36000元/平米的住房,但是相同的小区也出现了单价超出39000元的房源。对此,销售人员说,这样的房源一般是业主不急于卖房,所以报价要比同区域的均价高一些。
据中新网房产频道了解,一些不急于卖房的业主常常把售价标的很高,近日,西城区出现报价高达15-18万元每平米的学区房,更有甚者开出32万/平米的天价。据此,链家地产张旭表示,这些房源的价格基本属实,业主标价过高是因为不急于卖房,也跟个别房源的装修状况、户型以及车位等因素有关。
那么,未来北京二手房市场的走向如何?对此,胡景晖认为,“量升价稳”将是未来北京二手楼市的主基调。一方面,虽然楼市调控依旧从严,但是难以阻止首次置业和首次改善的刚需人群购房需求的释放,成交量将稳步回暖。
另外,也正是由于限购、限贷政策的严格执行,使得购房需求难以出现大幅回暖,购房需求的平稳释放,将使得未来房价也将总体保持平稳。
1.3亿天价学区房“下线”,专家称价格离谱房源有价无市,过度炒作会误导市场预期不利稳定
近日,微博上曝出的邻近故宫的一套报价1.3亿元、面积400平方米的“学区房”引起了网民热议。据传,购买这套位于景山东街的四合院可以上“北京最牛的小学”。
根据微博信息,该四合院邻近故宫和景山公园,户型为5室2厅,面积400平方米,总价1.3亿元,单价约每平方米32.5万元。今年3月,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五道口的一套37平方米、报价350万元的“学区房”曾被网友戏称为“宇宙中心”。如今,这套“天价”四合院又被网友调侃为“宇宙新中心”。
记者联系到这套“天价”四合院曾经挂牌的中介公司。该公司一经纪人介绍,这套四合院曾在该中介挂牌两个多月,由于价格过高,很少有人关注。目前,这套四合院已经被移至线下管理,房源信息网站和门店系统内,已经无法查到这套四合院的相关信息。
“附近四合院的价格大多在每平方米10万多元,这套四合院的报价实在太高,无人问津也就不足为奇。而且与网上传言不符的是,购买这套天价四合院,并不能获得实验二小等名校的入学资格。”上述这位经纪人说。
“网上炒作的这些‘天价房’只是个别极端案例,并不能反映市场的整体情况,也不适合‘刚需’人群。”链家地产市场研究部分析师张旭说,“价格高得离谱的房源通常‘有价无市’,对市场的影响并不大。对于这些‘天价房’不应过度炒作,否则会误导市场预期,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距离住建部最初设想在6月底前实现全国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的最后期限还有不到五个工作日,但截至昨日,住房信息网工作进展情况依然不明朗。近日,有消息称,住建部与地方政府签署了协议承诺联网数据仅用于宏观分析,而且查询权也保留在地方政府。虽然500个城市住房信息联网受到多重主客观因素阻碍,但专家表示,全面联网应作为房产税扩围甚至全国楼市调控政策制定的基础,联网工作不能因为困难多实现难就不了了之。
从2010年6月全国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正式在青岛启动后,到2012年6月,住建部已经完成了4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工作。而在联网工作扩围之初,住建部部长姜伟新就曾表示,住房信息联网系统有相当的难度。因此,从40个城市扩展到全国500个城市,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之路更为艰难也在意料之中。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地方政府积极性不高是目前住房信息联网扩围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也曾明确表示,房产信息联网在技术上没有问题,各地住房信息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孤岛并不是受技术问题制约,而是有些部门和地方顾及相关利益,存在故意控制的冲动,配套改革就要冲破这种既得利益者的阻碍。中国房地产研究会副会长顾云昌也认为,此前各地政府都会进行住房信息数据统计等工作,只是各个端口没有连接起来,地方政府将个人住房信息全国联网并不是难事,但连入全国网络的信息覆盖范围多大,信息是否有遗漏、重复都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