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草原文化的盛典
2013-07-12 10:48:39 来源: 责任编辑: 那仁高娃
1/5
音乐剧《阿拉善传奇》、话剧《黑骏马》、情景歌舞晚会《天地人和漫瀚调》等13台优秀剧节目展演18场,现场观众累计达两万余人次。
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蒙医药文化特展、草原文化与城市建筑设计展,6万人次观展。
《母亲江恋歌》、《老哨卡》等35部影片进行了870场次的展演,20万人次观看。
……
中国正北方的节日———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节,用多样的形式梳理着草原文脉,阐释着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为人们奉上一场场精彩的文化大餐,为我区的文化强区建设注入了清泉活水。
舞台剧节目:立足草原文化,艺术门类和题材更加多样,参演主体涵盖全区各级各类不同体制的文艺院团,有意识的推出民族的和本土的新人新作,使本土文化力量不断生长。
从6月23日至7月5日,草原文化节举办期间,舞台剧节目一直亮点频出:音乐剧《阿拉善传奇》词曲均使用了蒙古族史诗的构架,话剧《黑骏马》进行了全新的改编包装,歌舞剧《明安图》融入了现代励志剧的编剧手法……这些剧目在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上,均有不俗的表现。
从整体上看,本届草原文化节展演的剧节目,艺术门类更加多样,既有话剧、舞剧、音乐剧、儿童动漫音乐剧,还有二人台、漫瀚剧等地方剧种。其中,音乐剧和儿童动漫音乐剧是首次在草原文化节演出。这也是近几年自治区引导和鼓励艺术创新、推动创作多样化的崭新成果。
此外,立足草原文化,展演剧节目的艺术题材更加丰富多彩,既有民族历史题材,也有现实题材。
参演主体则涵盖了全区各级各类不同体制的文艺院团。这次展演活动既有区直院团,也有盟市院团,还有旗县乌兰牧骑。既有国有的院团,也有民营的艺术团。这有利于我区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各级各类不同体制文艺院团共同发展。
展演作品中很多都是有意识推出的本土的新人新作。例如《月照金河套》、《明安图》等,都是由我区本土编剧创作完成的,这对培养我区民族的、本土的编创人才,提升我区艺术原创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主题论坛:研讨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等主题,将草原文化和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现实相结合,紧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让学术走近大众生活,为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草原文化节期间,为期两天的中国·内蒙古第十届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主论坛:“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和“草原文化与蒙医药的传承发展”、“草原文化与特色旅游基地打造”两个分论坛分别进行。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武寅评价:“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的主题,充分体现了当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发展的要求,契合了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提出的“8337”发展思路,在草原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运用上都很富有创意。
专家们纷纷提供自己的理论观点,进一步丰富草原文化的内涵。
与会专家张敏指出,草原文化的传承力是草原文化价值实现的根基,创新力是草原文化价值实现的动力,对公民素质的塑造力是草原文化价值实现的精神内核。
专家潘照东以成吉思汗陵的文化旅游开发为例,提出要以文化的眼光去认识,从市场化的角度去挖掘,以艺术化的手段去开发文化旅游。
阿古拉教授表示,蒙医药要更好地传承,就要积极进行领域扩展,让其与生物学、化学等现代科学融合,共同发展。
一个个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的学术观点,拉进了学术研究和人们生活的距离,为自治区全面发展提供着不竭的文化动力。
3个展览:内蒙古重大历史文化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展、草原文化与城市建筑展、蒙医药文化特展,用艺术的形式讲述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让群众共享草原文化发展成果。
本届草原文化节期间举办了3个展览,从中可以看出草原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是本届草原文化节的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