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内蒙古国际旅行社内蒙古国际旅行社

内蒙古旅游集散中心

内蒙古站

切换省市

首页> 民族风情 > 沃其贝节和一个民族的250年

沃其贝节和一个民族的250年

发表于:2013-07-21 21:25 字体:

幸运的是,还有老人通过祖辈的口头传授,能够清晰地梳理他们辗转迁徙的历史。曾经的万里西迁、戍边卫国、流落他乡的经历在老人的叙述中慢慢呈现出轮廓。

250年,70户,400人,这三个数字勾勒的是伊犁河谷达斡尔族共同的记忆和生活。

——题记

参加沃其贝节的全家福

“不能撂,一撂,就怕以后再也捡不起来。”

老人叫郭山林,达斡尔族,今年73岁,他是霍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达斡尔族沃其贝节的传承人。沃其贝节是新疆达斡尔族由传统的祭祀活动相延而成的一种全民参与的节日性民俗活动,他们在春夏之际选一良辰吉日,祭祀山川神灵和先祖、开展族会、举行庆祝。今年,伊犁州霍城县区域内的达斡尔族将沃其贝节定在6月23日。

节日的活动地点在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族乡加尔苏村农贸市场一处农家院内。主持人郭杨保已经66岁,他主持活动时仍是劲头十足。但是,间歇里,他对整个活动现场呈现出的简单、局促略显难为情:“本来今年不打算开展沃其贝节了,因为去年的活动较隆重,经费都是大家自己承担,所以今年就想休整一年。但是,后来大家都认为不能撂,一撂,就怕以后再也捡不起来。”于是,他们将活动地点定在了霍城县达斡尔族聚居最多的区域——伊车嘎善乡加尔苏村。因为活动空间有限,郭杨保说,他们就通知了80个人到场参加。

拔河

“我们真的很不容易。”郭山林说。他们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固定的地点开展沃其贝节活动,前年在四师64团场举行,去年在前进牧场举行,可是地方太远,每家都是携老带幼,安全难以保障,而且花费又高。可是,节日又必须要进行。

沃其贝节先从祭祀开始。郭杨保将供桌摆放在院后靠西的一片空地上,摆上简单的西瓜、糕点等祭品,然后燃烧纸钱。几位年长者轮番向地上倾洒清酒祭天念地,并用达斡尔族语向先祖祭告。他们说,我们都过得很好,你们的子子孙孙们都会过得很好,请先祖们放心。他们面西祭祀,因为他们的先祖曾经驻防的卡伦(哨所)和台站,大多被沙皇俄国侵占,先祖的忠骨也长眠在那里。

祭祀完毕,村民开展了他们传统的体育娱乐项目,比颈力、比臂力、拔河等。最终因为参加此次沃其贝节的达斡尔族乡民不到80人,除去老人、小孩和女性,所剩青壮年男性已是不多。比颈力、比臂力竞赛终因参加人数有限,进行了4轮就结束了。当天最热闹的环节当属拔河比赛,上场参加的居然有头发花白的老人。拔河过程中,大家不遗余力,结束了也不计较结果,每人一管牙膏算作奖品。有人打趣:“为了一管牙膏,我一个礼拜吃的东西没了。”

这个从草原上成长起来的民族,血液里还是有广袤草原的豪放与无拘无束。会餐结束后,大家聚到后院,彼此邀请,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除了跳本民族的哈库麦传统舞蹈外,他们也跳现代交谊舞。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听到音乐,也忍不住走向人群中间踩着节奏、舞得开心。

“不管多远,都还是要回来。”

在开展活动的院子里,挂着纪念伊车乡达斡尔族戍边250周年的横幅。250年前,为了加强西北边防,清政府分两批派遣了以鄂温克和达斡尔族组成的索伦营官兵1000余人,携家带眷,从东北边疆万里西迁,到达伊犁。郭山林说,以达斡尔族为主的第二支队伍走了一年半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并被安置在霍尔果斯一带镇守驻屯,旧称索伦营,直属于伊犁将军。

郭山林说,先祖太苦,没有过上安定日子。

这个民族的骁勇善战让他们被称为“卡伦卫士”,却也导致他们一直游走在刀锋上,承受战争之苦。

在清王朝的统治历程中,沙俄始终在西边觊觎中国疆土,而索伦营就驻扎在与俄国接壤的最前沿。直到1935年新疆军阀盛世才正式撤销索伦营军事建制,达斡尔族将士才彻底结束了戍边新疆175年的历史。在这175年中,他们与沙俄之间的战争无数,父亡子继,代代相承。1864年,伊犁爆发反清农民运动,运动很快演变成地方“苏丹”割据政权,并煽动民族仇杀。此时的达斡尔族军民也未能避免被苏丹政权攻击和杀戮。为了摆脱割据政权的威胁与迫害,达斡尔族军民于同治四年(1865年)撤退至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但昔日为我国领土的地方此时已是俄国境内。自此,这支从1763年起就充满了悲壮色彩的队伍又开始了长达两年多的在俄国境内的流亡生活。“兵民贫困,俄曾散口粮劝令归顺,兵民不从,亦不领粮,惟盼大兵早到共图收复”。(见沈云龙《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89页)直至1867年,这支在沙俄境内历经千辛万苦、但仍然保持着原有兵营建制的队伍终于回归祖国,到达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地区)。

郭永振说,当时达斡尔族军民撤退至沙俄境内时,需要留部分人进行掩护,同样也有家庭因为有老者不便离去,这部分人就是今天仍然生活在霍尔果斯边境、主要聚居在伊车嘎善乡的达斡尔族的祖辈。郭永振即是这些人的子孙之一,他与郭山林一道整理了《新疆伊犁达斡尔族族谱》。

郭山林说,当时他的爷爷带着全家人从苏联境内往国内跑,“白天不敢走,发现了会被枪毙。只能晚上跑。没有东西吃,只能喝凉水。”他的叔叔因为喝凉水肚子疼,一直忍着,到达国境边上的时候去世了。郭山林老人描述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的事情。当时一道跑回来的有6户达斡尔族。在1867年的那场流离迁徙中,有部分人因为种种原因被留在了俄国境内,长期在那里生活。

“为什么回来?”

“因为在那边,总是会被人欺负,他们会压迫我们。这边是我们自己的国家。”郭山林说。

现在,在伊犁河谷这片达斡尔族已到达250年和驻守的地方,仅有近70户400余人,他们主要聚居在伊车嘎善乡加尔苏村。每年,他们会在春夏之际选一良辰吉日开展沃其贝节。不管人在哪,通知到了,都会回来参加这个节日。

250年后,他们依然是昔日的“卡伦卫士”。祭祀时,他们均向西祭拜,那里有先烈的忠骨。

“长大了,还会有吗?”

郭山林老人很自豪,他说不久前有内蒙古的达斡尔族来这里看望他们。来访的人说:“你们真伟大,你们这里人最少,但自己的语言风俗保留得最好。”他们到62团场10连的索伦古城遗址和霍尔果斯卡伦祭拜先祖的时候,都流泪了。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本国际旅行社网站未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或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加QQ361040607即时清除!
------分隔线----------------------------
更多

民族风情

主题游
内蒙古亲子游
内蒙古自驾游
内蒙古自助游
内蒙古春游
内蒙古赏花
内蒙古游轮
内蒙古出境
内蒙古极限游
网站导航
内蒙新闻
天气预报
内蒙古地图
旅游攻略
旅游问答
民族风情
关于我们
内蒙旅游
旅游景点
内蒙租车
旅游团购
旅游网站大全
云南旅游
丽江旅游
西双版纳旅游
普洱茶旅游
云南特产旅游
昆明旅游
丽江旅游
大理旅游
楚雄旅游
香格里拉旅游
泸沽湖旅游
玉溪旅游
罗平旅游
北京旅游
深圳旅游
黑龙江旅游
内蒙古旅游
西藏旅游
浙江旅游
濮阳旅游
腾冲旅游
重庆旅游
上海旅游
天津旅游
香港旅游
台湾旅游
安徽旅游
福建旅游
甘肃旅游
广西旅游
贵州旅游
海南旅游
河北旅游
河南旅游
湖北旅游
吉林旅游
江苏旅游
湖南旅游
宁夏旅游
辽宁旅游
江西旅游
青海旅游
山东旅游
山西旅游
四川旅游
陕西旅游
新疆旅游
内蒙古旅游团购
内蒙古旅游团购
内蒙古旅游_内蒙古旅行社_内蒙古旅游攻略_内蒙古旅游团购_内蒙古地图全图_内蒙古租车_天气预报_内蒙古国际旅行社

友情链接 合作伙伴 媒体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