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内蒙古国际旅行社网站!
新农网讯 自6月1日入汛以来,内蒙古出现13次较大范围降水过程,降水量多于常年同期。频繁的降雨造成全区直接经济损失达2000余万元,但也有效改善了土壤墒情,全区近一半土地收获一类墒情,利于农作物生长。
6月1日至7月15日,内蒙古全区降水量在20毫米(阿拉善盟)至287毫米(通辽市)之间,主要降水集中分布在东部和中西部偏南地区。总体来看,大部分地区降水较常年同期偏多1成至2倍。
据内蒙古民政厅统计,6月份全区多地风雹、洪涝灾害共造成29.39万人受灾;7月15日以来的强降雨过程致5市、15个县(区、市、旗)2.3万人受灾,致损2000余万元。
频繁的降雨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内蒙古全区近一半土地带来一类土壤墒情。根据监测,目前全区一类、二类、三类土壤墒情面积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2.9%、15.2%、31.9%,除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大部、包头市北部、乌兰察布市北部及锡林郭勒盟西北部墒情较差外,其余大部地区墒情较好。
目前,内蒙古尚未出现重大农业气象灾害,局地性暴雨、洪涝、冰雹等强对流天气虽时有出现,但发生范围较小,对作物生长影响不大。预计,今明两天,内蒙古大部地区仍有阵雨或雷阵雨天气,各地农区要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加强田间管理,东北部降水偏多,还应注意防范暴雨、洪涝等局地性强对流天气的不利影响。